本文于3月30日在《中國化工報》頭版刊發
3月2日9:10,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天氣多云,實時PM2.5指數37。
“因為在園區聞不到任何異味,我們組織周邊居民參觀時,經常被問是不是停產了。”面對正在查看空氣質量指數的中國化工報社2021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發展調研組,江北科技園管理辦公室副調研員曹明華幽默地說。在清新的空氣中,調研組和江北科技園管辦領導及企業代表展開了交流。
“2019年園區大氣環境優良天數248天,比2015年凈增71天;2020年277天,比2019年又凈增29天。PM2.5濃度2015年為69.1μg/m3,2019年降到40μg/m3,2020年又進一步降到37μg/m3。有時候,園區的空氣質量比城里還要好。”曹明華向調研組介紹道。
進入辦公樓,一塊塊獎牌映入眼簾。比起2020年化工園區30強第三名、園區經濟總量(產值)第一的獎牌,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示范園區、江蘇省生態園區、全國首批綠色化工園區的獎牌吸引了調研組更多的目光。我們不禁好奇:園區“生態”“綠色”的主打色,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綠色發展評價體系——優勝劣汰的加速器
當前,江蘇省正在壓減園區和企業數量。作為沿江重點化工園區、南京地區唯一以發展現代化工為主的專業園區,如何進一步去莠存良?客觀公正的綠色發展評價體系功不可沒。
據曹明華介紹,江北科技園是國內化工園區中最先創新實施綠色發展評價體系的。這一綜合評價體系,不僅可以倒逼安全環保不達標、工藝落后的企業關停退出,更能讓綠色發展變成實實在在的效益。
評價體系包括經濟效益、自主創新、綠色創新、綠色低碳、環境友好、安全管理、智能制造、對外開放、社會效益等內容,按得分高低將企業劃分為A、B、B-、C四個等級。為鼓勵A類企業發展,促進C類企業加快技術改造,他們對A類和C類企業執行為期一年的差別化公用工程價格策略,B和B-類企業執行原價格不變。針對連續兩年被評為C類的企業,園區執行更加嚴格的公用工程價格標準。以2019年為例,僅公用工程費用一項,園區就為A類企業減免約690萬元,對C類企業增收316萬元。
企業評價等級的動態調整,讓綠色發展真正變成了優勝劣汰的加速器。據了解,評價工作開展以來,園區內已有10家化工企業整治退出,騰退土地空間2000畝,減少能源消耗7萬噸標煤,減排COD 376噸、氨氮26噸、二氧化硫125噸、氮氧化物290噸,減少重大危險源36個。
危廢身份證——實現固廢全周期管控
“作為園區管理單位,不能只是向企業提要求,更要一起尋找解決辦法。”先后擔任過南京市大廠區環保局、六合區環保局、化工園區環保局副局長的曹明華介紹說,最近常被園區企業掛在嘴邊的“危廢身份證”,就是大家一起實踐創新的結果。
所謂的“危廢身份證”,就是固廢全生命周期管控系統。這個在塞拉尼斯(南京)多元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試點大獲好評的系統,以RFID芯片為基礎實現了危廢的全過程實時監控。系統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梳理錄入安全環保相關法律、法規,實現了危險廢物產生、暫存、轉移、處置等全過程信息化安全管理。根據進料情況和化學反應平衡,按照匹配關系,當危廢產生量大于理論值、儲存量大于設定值、危廢軌跡脫離既定路線時,系統就會報警。
“園區在系統平臺建成后,安排了一家美國企業、一家德國企業、幾家國內企業開展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的試點。現在,不僅新材料科技園的企業用上了這個平臺,其他園區也開始了試點。”曹明華說。
環保管家——讓“后進生”變“優等生”
蛋氨酸,是一種嗅閾值極低、極易散惡臭氣味的飼料添加劑,其生產過程會產生國家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5種污染物。藍星安迪蘇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因產品惡臭氣味困擾而讓人“頭疼”、但現在已成為環保示范的全球蛋氨酸領軍企業。
當調研組在安迪蘇廠區參觀時,不時就能發現幾個“警報器”正在對揮發性污染物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異常,值班人員將以最快速度找到氣味源頭,并加以控制。這就是我們的異味治理進階版——‘零泄漏’計劃。”工作人員告訴調研組。
讓安迪蘇實現華麗轉身的秘密,叫做“環保管家”。
在園區的支持下,安迪蘇首開先河,引入第三方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院徐炎華團隊作為“環保管家”。“管家”團隊對異味問題從源頭控制、過程提升及末端深度凈化全流程進行梳理、摸排、提升,并采用自主研發的分子裂解技術,徹底解決了這一“老大難”,也讓安迪蘇進一步釋放了生產力。
綠水青山的夢想,已經照進江北科技園的現實。
(本文由張勇、孟晶、方君基撰寫)
3月30日,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整治化工園區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一項重要任務,生態環境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化工園區整治,目前沿江一公里范圍內落后化工產能已基本...
3月30日,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整治化工園區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一項重要任務,生態環境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化工園區整治,目前沿江一公里范圍內落后化工產能已...
3月1日,我國第一部流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全面實施。中國化工報社聯合相關單位,啟動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發展主題調研活動。
3月1日,我國第一部流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全面施行。長江經濟帶是石油和化工產業的重要集聚區,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
中化新網訊包括沿江12省市政協主席在內的25位全國政協委員日前向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聯名提交了《關于共抓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共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提案》。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共抓大保護、...
長江作為黃金水道,在我國交通運輸業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但航運同時帶來的船舶燃油污染,又成為長江大保護的重要制約因素。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油惠州石化質量升級項目工藝主管丁明為此提出,加快采用以液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