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家國家級“石油和化工行業技能人才示范基地”,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的杭州灣(上虞)綠色化工人才公共實訓基地自去年投運以來受到行業企業認可。近日,實訓基地迎來首批省外學員。
迎來省外學員
近期,來自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4家企業的30名學員來實訓基地參加培訓,這也是實訓基地自去年4月份建成投用以來迎來的首批省外培訓學員。
每次培訓前,實訓基地講師團隊為企業“量身定制”職業技能培訓,到一線了解調研企業崗位、工藝、對每個作業區域的工作特點和可能存在的危險源、風險點進行摸底,研究和完善不同培訓對象需要掌握的安全知識,讓培訓課程更具有實操性和針對性。
“一年以來,實訓基地已為區內外100多家企業提供培訓服務,累計參訓12000人次。如今,我們在滿足本地企業培訓需求的基礎上,正努力向外開拓,借國家推動標準化實訓基地建設的契機,全力打造化工領域實訓基地的‘上虞樣板’。”實訓基地何校長說。
解決薄弱環節
實訓基地總投資3000萬元,作為國家首家國家級“石油和化工行業技能人才示范基地”,承擔著“化工行業職業能力研究院”的專項課題研究職能,是面向經開區及周邊企業的綠色化工人才公共實訓基地。
“經調查,園區3萬多名化工行業從業人員中,一線操作工占比60%左右,每年的流動率達10%~15%,企業亟需提升一線工人素質。”在此背景下,綠色化工人才公共實訓基地應運而生。
浙江一化企上虞生產基地距離實訓基地僅4公里距離,去年至今,生產基地已組織了兩批員工來此開展集中培訓,包括為期7天的校招大學生新入司員工崗前定制化課程培訓和為期5天的社招新入司員工崗前培訓,成效顯著。實訓基地為崗前培訓班提供了“安全體驗+實操訓練+應急演練+考試模擬”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很好地滿足企業對新員工的培訓要求。
“我們提供的是集理論培訓、實踐操作于一體的量身定制課程,使實訓真正實現了從‘大鍋飯’到‘自助餐’、從‘填鴨式’到‘菜單式’的轉變。”實訓基地運營組負責人吳老師介紹,4500平方米的實訓基地(一期)的實操車間,如同化工企業的“縮小版”,管路拆裝、罐區裝卸作業、化工單元仿真操作等都可在這里完成。
二期加緊建設
2020年,實訓基地共計為100多家經開區企業提供了培訓服務,參訓人數近12000人次。培訓工種包括危險化學生產企業負責人、安管員、危險化學品操作工、低壓電工、高處作業工、焊工、工貿企業負責人安管員等。培訓課程涵蓋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危險化學品作業、低壓電工、高處作業、焊工、叉車、特種設備管理員,企業定制化課程等。作為省安全生產考試點,實訓基地還承擔了危險化學品16種工藝、電工、焊工、高處作業等考試項目。
“實訓基地目前具備同時容納200人實操培訓和考核的能力,年培訓總量可達2萬人次。”吳老師表示,實訓基地擁有包括仿硝化、氯化、儀表自動化、電工、焊工等實操設備50余套,培訓內容涵蓋安全體驗、特種作業培訓考核、安全生產(HSE)培訓、職業技能等級培訓及鑒定和危化品物流培訓等,還建設有VR虛擬現實體驗館。
除此之外實訓基地還承辦了參賽企業67家的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組建兩個項目(儀器儀表工、化學檢驗員)參賽隊參加第十二屆全國石化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其中儀器儀表工獲三等獎、化學檢驗員獲得優秀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春節期間,實訓基地利用線上教學優勢,結合企業實際需求,開設起了“紅灣大課堂”,為留虞職工網上授課培訓,受訓人數達到9591人。
“為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我國已經提出明確要求,‘依托重點化工企業、化工園區或第三方專業機構建立實習實訓基地’。這說明,我們這種模式是可行的,是大有可為的。” 何校長說,“下階段,我們要搶抓機遇,拓展市場,擦亮品牌,為各省市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化實訓基地積累上虞經驗,提供好上虞樣本。”
據悉,杭州灣(上虞)綠色化工人才公共實訓基地二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建成投用后,實訓基地可同時容納1200人培訓,預計年最大承載培訓人數為6萬人。屆時,將成為輻射整個長三角,融合高新技術研發和高級技能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綜合功能體。
近期,一些地區總部位于上海的跨國公司相繼發布的財報顯示,盡管新冠肺炎疫情使其經營業績受到影響,但中國市場業績不跌反增。歷經疫情的“壓力測試”,中國市場的魅力對跨國公司形成了更加強大的吸引力,深耕中...
為加快推進經開區企業做好RCEP生效對接準備,提升管理水平和利用協定的能力,3月22~23日,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組織100余家企業參加商務部舉辦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第二...
“這兩天我們在巡查過程中將重點放在了工地的灑水和揚塵覆蓋工作上。”3月18日,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城市管理局綜合行政執法隊工作人員表示,連日來,該局對轄區化工園內重點施工工地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巡查。